
東道主(三字成語)
編輯: 更新時間:2010-06-17 10:54
有關東道主的詩句
“寧安寨的人們,做為東道主,一面忙著歡送即將出征的子弟兵,還一面忙著接應、招待這些來自各個村莊的鄉(xiāng)親們!薄吻濉洞蟮队洝返诙
“令親人蔡儶作牧河濟,厚相恩贍,以為東道主人!薄吨軙の牡奂o上》
成語拼音:dōng dào zhǔ
成語故事:春秋早期,晉國發(fā)生內(nèi)訌,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難流亡各國。公元前637年,重耳途經(jīng)鄭國受辱。后重耳當上晉國國君,是為晉文公,于是聯(lián)合秦穆公圍攻鄭國,以報復當年的無禮之舉。魯僖公三十年(公元前630年)九月十三日,晉文公和秦穆公的聯(lián)軍包圍了鄭國國都,晉軍駐扎函陵,秦軍駐扎氾水之南。鄭文公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,只得向老臣燭之武請教,設法解圍。當夜,燭之武乘著天黑叫人用粗繩子把他從城頭上吊下去,私下會見秦穆公。 晉國和秦國是兩個大國,他們之間本不和諧,常常明爭暗斗。燭之武巧妙地利用他們的矛盾,對秦穆公說:“秦、晉兩國圍攻鄭國,鄭國已經(jīng)知道就要滅亡了,如果鄭國滅亡對您有好處,那就值得煩勞您的左右。越過其他國家而在遠方設置邊邑,您知道這是很困難的。哪能用滅鄭來加強鄰國呢?鄰國實力雄厚,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。如果不滅鄭國而使它成為您東方道路上的主人,貴國使臣來往經(jīng)過,供應他們的食宿給養(yǎng),這對您也沒有壞處。說您也曾經(jīng)施恩于晉惠公,他答應給您焦、瑕兩地,可是他早晨剛剛渡河回國,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,這是您所知道的。那個晉國,哪里有滿足的時候?它既以鄭國作為東邊的疆界,又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,如果不損害秦國,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呢?損害秦國而有利于晉國,希望您還是多多考慮這件事! 在這里燭之武一方面陳述了秦幫晉攻打趙國的害處,揭露了晉國幾代國君的貪婪本性和背信棄義,一方面說明了保留鄭國的好處,鄭國在東面不僅可以遏制住晉國的發(fā)展,使晉不能成為最大強國,無法與秦抗衡,還可以成為秦國向東來的東道主,向秦國出使的官員提供方便,所以秦穆公很高興,單方面與鄭國訂立了盟約,委派杞子、逢孫、楊孫戍守鄭國,自己率軍回國,晉文公無奈,也只得退兵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