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教會他們正確的對待勝負,不能爭強好勝。有的時候家長會抱怨自己家的孩子好勝心太強了,怎么管都不聽;其實這種表現(xiàn)有可能是孩子想引起父母的注意,如果我比別人強,一定會得到關愛。從而逐漸生出一種處處爭強好勝的性格。
家長忽略孩子的教育方式會給孩子造成哪些長遠影響呢?
最明顯的就是孩子長大后會具有比較強的依賴性與攻擊性,而家長想培養(yǎng)的孩子的獨立性只是表面現(xiàn)象。孩子的內心是柔弱的,他們長大后會強烈地尋求被關注、被理解、被愛的情感體驗,一旦找到了就非常依賴。另一方面,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充分表達出被忽略的不滿,會導致他們成年后繼續(xù)表現(xiàn)出爭強好勝,并容易形成和人發(fā)生沖突的特點。這些事情可能是家長沒有想到的。
那么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才能避免孩子在心理上出現(xiàn)這種扭曲呢?
1、家長不要固執(zhí)地認為“不管”孩子就能使其有獨立性,其實長期“不管”孩子不但不能使其真正獨立和健康成長,反而會給孩子的心理帶來傷害。
2、家長不要使用兩極性思維,簡單地說就是“這樣不好,那么就那樣”、“那樣不行,那么就這樣”。任何事情都是不斷變化的,所以教育孩子不是簡單“這樣還是那樣”的問題,家長要用心去揣摩孩子的內心世界。無論孩子做對還是做錯了事情,都要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提出合理建議。
3、孩子需要適度的關愛,家長不用刻意期待孩子怎樣獨立,而是要理解孩子,尤其要理解孩子內心的柔弱和對關愛的渴望。這樣,孩子才會從內心真正獨立和健康成長。
中國幼兒網(wǎng)小編總結:不要事事都干涉孩子這樣不利于他們的成長,但是這樣并不是意味著我們要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受重視。在平時與孩子之間的互動和溝通特別重要,如果孩子已經(jīng)形成爭強好勝的性格了,就需要父母用更多的時間幫助他們改正。